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离散社群乡音情结

广肇联合总会日前响应广州和香港同乡“撑粤语 ”,说明不论人在何处,乡音总是在心中。虽然广州一场“推普废粤”风波已经平息,方言课题的趣味永不减。

总会长何世琩的挺粤语理由中,有两点很有趣。一是1949年粤语只差一票就可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二是用粤语吟诗作赋比用普通话更动听。

粤语只差一票落败,听起来确实是千古遗恨,不过在恨下去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资料。1949年是不是有过那么一次重要的投票,还值得查证,资料提到的只是新中国把国民党政府的“国语”改称为“普通话”而已。

作家王蒙说,他至少听过三个地方的人说他们的方言只差一票就成了中国的国语,除了广东人之外,还有洛阳人和陕西人。所以,看来差一票的憾事只是传言,而且有失意人相陪,遗憾也许可以减轻一点。

中文定音是1912年开始,争吵得像印度人当年争国语一样,最后决定一省一票,大家各为自己的家乡话努力,逐字定音之后就是“国音”,随后就是国语,所以过程也争得脸红耳赤,“只差一票”的事不大可能发生。

至于用粤语吟诗作赋更好听,这个肯定。用普通话就失去平仄,也乱了音韵。普通话是满洲腔的北京方言,是“鞑虏”之音加上边陲之言,非中原华夏之音。

有一位原籍不是老广的朋友很喜欢粤曲,对粤语很有研究,能够把“冻东冬董笃……”这些字分出十多个声音,令人敬佩,可见粤语层次丰富,远非五音不全的普通话可比。

但是吟诗作赋很好听的,似乎不止粤语,还有福建话。我有一位老师是闽南人也是诗人,喜欢在课堂上吟诗示范,咿咿哦哦,像闽南语又不像,叫做“古汉语”,是用来念书的,与闽南口语不同,譬如马英九的“九”不念“告”,而要念“Q”。老师说念诗要用古汉语才好听,闽南语就是古汉语,源于河洛,闽南人也叫河洛人,是从洛阳那边迁移过来的,泉州有洛阳桥就是地随人走的证据。

很巧,我还有位老师是客家人,乡音极重。他偶尔也会在课堂上念诗,与华语很接近,也说念诗要用客家话才准。

客家话被推崇为保持完整的中原河洛话,是李白杜甫吟咏的语言,是大唐天声,用来吟诗作赋当然是最合拍的了。

还有,有人说客家话也可能是唐三藏用来念经和翻译佛经的语言呢。佛经的密咒是译音的,如《大悲咒》,就是根据当时洛阳通行的语音翻译,例如颂佛语“南无”,用普通话是念不出“那谟”的梵音的。

何先生说粤语有二千年历史,当是指秦朝将军赵佗带兵到岭南,之后建立南越国的那段因缘 。秦兵带来秦朝的官话,而秦朝又是继承夏朝传下来的“雅言”,算来近四千年啦。夏朝首都偃师二里头也在洛阳,随着雅言的传播,如今已是洛阳牡丹遍地开了。

十年前,大马客家文化寻根团沿着祖先南迁的路线一直追踪到源头: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那是祖先集合出发南迁的地方。团长萧光麟说:“这才是我们寻找十多年的大根,也是我们汉民族的根。”

所以,岭南人寻根不会寻到北京,更不会寻到东北满洲地界去,而是到河洛,到那个名字很怪的老鹳窝。

七种方言都算是正宗古汉语,即:粤语、闽语、客语、湘语、吴语、赣语和官话。闽、粤、客虽然都是 “系出名门”,但是形势比人强,普通话已经通行天下,大家惟有臣服了。

然而方言生命力极强韧。大马1980年推广华语,力道很强,几乎是“推普废粤”了,连同乡会开会讲方言也受到批判,没有人敢反潮流撑方言。但是过了二十年,沈慕羽老先生突然说华语运动已经饱和了,应该积极提倡讲家乡话,因为方言是民族之根。他还建议在家父亲跟孩子将华语,母亲跟孩子讲方言。

2009年华总青年团大会,吉打华堂青年团有个提案:呼吁华总青年团维护及推动讲方言运动以传承民族文化,不知提案结局如何。

5 条评论:

廖国民 说...

在网络上看到这段资料,看来可信。若是,那么当年确实有投票,但是粤语其实排第四,票数不及排第一北京官话的一半。 http://bbs.tiexue.net/post_4362486_1.html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guilotine 说...

我是客家人,但对于客家话没有太深的“情意结”。我的孩子们除了“老大”跟过祖母,会说客家话,其他的都不会说。
我始终觉得,历史是向前走的,不可能后退!霸道的秦始皇令当时许多人咬牙切齿,欲除之而后快。却为后人留下“七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和同种同文的十三亿中华儿女。今天的“中国崛起”不就恰恰应证了“人多好办事”这句话?能够保持强大的“民族团结”是好事一桩,又何必刻意去分裂?
方言和普通话是可以共存的。只要领袖们不要刻意打压方言,让人民自由使用,通过教育体系对新一代的教导,普通话最终是会受到全民认同的,我认为!

匿名 说...

多掌握一种语言,多一项优势。希望家长们多教自己孩子一种方言。方言比学“官话”难,错过了孩提的黄金期就难掌握了。

匿名 说...

>Mr 廖国民

your link is not correct, can you provide another?

廖国民 说...

抱歉,之前给的链接是错的。正确的如下: 中国国学网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hanyu/1152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