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们(当然是我这一代人的父老啦)说,看报纸不看社论就不算看报纸。
课堂上老师也说,社论是报纸上最重要的文章,必须天天看。
这样的话,市面上还听得到吗?
不止没听到,还有更甚的。
在我服务过的报馆曾经作过读者调查,发现看社论的人实在不多。于是英语特佳、重视市场的高层人物试探说,我们能不能索性取消天天有社论,等有大事件才写?
讨论结果是:祖宗之法不可变。没有社论就不像大报。
然则,没有社论就是小报了?于是有人反驳说,畅销的英文《星报》也不是天天有社论,你能说它是小报吗?
《中国报》本来有社论,浴火重生之后 就没有了,谁也不以为意,说明社论没有也可以,也即是可有可无,不是“最重要的文章”,不必天天读。
社论长期是报纸上的“一言堂”,威了很久,被喻为报纸的灵魂,是主要的卖点,所以报社不惜重金礼聘远方来的名笔“主持笔政”。
五、六十年代,最红的名笔当推李星可、仝道章两位,一来他们的确写得好文章;二来他们曾经被李光耀抓过,一夕爆红。原来写社论也会坐监。
后来,香港出了一位金庸先生,他为《明报》写的社论更是脍炙人口,当然也是该报的卖点之一。本地还有报社情愿奉上版权费加以转载。花钱转载他报的社论,够有趣。
社论从“灵魂”、“卖点”沦为可有可无,其实非战之罪。
在不民主时代,民意没有出口,报纸是唯一出口,所以号称“人民喉舌”,虽然书生躲在斗室内写文章就能反映人民心声,是个奇迹。
很长时期,社论是单门独市不得不看,直到四十多年前,它的地位动摇了,开始失宠了,因为出现了言论版,言论多元,很多鸟在叫,作者涌现。作者写自己的话,比起社论写“众人”的话更有看头。看啊看,就忘记了看社论。是这样的吗?哈哈,也许是的,写社论的朋友多担待。
除了百鸟齐鸣,还有满街的民意代表,各级的YB,“人民喉舌”多如牛毛,七嘴八舌,互相矛盾,互相交锋。
民意代表的言论空间宽阔得多,他们有政治地位,可以放言高论和空论,在殿堂里还有免死牌;报纸则是船头怕贼,船尾怕鬼,战战兢兢,每天例行公事,四平八稳、不偏不倚将就过日子,但是祖宗之法不可变,社论俨然是“大报”的华表。
还有人为了看社论而去买一份报纸吗?
或者,买了报纸,社论看了吗?
我问各位是倚老卖老,各位千万不要反问,那样会令我尴尬。
12 条评论:
社论很多时候是报章表达本身立场的平台,
缺乏了,
真的少了灵魂乎。。。
读者年轻了,社论老了,随缘吧。
还记得中国报有篇经典的社论:
黑色的框写着:“今日无言”。
社论应该不分年龄看的吧?因为有些读者是学生,个人认为学生看报,除了知时事,社论也是必看之一。
当年读书时,还从社论东抄西抄,把二零二零年宏愿写成一篇作文,老师还赞说,虽然是东抄西抄,但是抄得有理,哈哈!老师真是深懂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道理啊!
沒有社論的報紙就象沒有立場的政客,所以一定要保留,雖然本人也不常看社論,但是總覺得它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不管是在平面媒體、電子媒體抑或網絡媒體,還是有發放異彩的空間。
您以前的社论和张景云的社论都是我会再三看并思考的。但是现在的社论,不看也罢。每况愈下,写了等于没写。
张先生,
我先生在好多年前把您的设论剪下,钉成小册子。 他现在还在看, 我就偶尔 LO
沒有了李星可、仝道章,
沒有了張木欽、張景雲,
社論還有啥好看?
沒有健筆已經很糟,
今日寫篇社論還綁手綁腳,
理不直,氣不壯,
一口氣壓在喉嚨里,
能寫出什麼鳥來?
──寫社論的人
jaca:
惭愧,请举其他例子。
前輩:
所謂:一代不如一代,
這就是例子。
哈哈!
回應三樓的朋友,
拜託!請搞清楚吧!
中國報的社論,目前可說是半島中文報裡最爛的啊!這應該是公認之事。接下來的應該是光明和光華,很多內容根本不知所云。
文筆爛,連基本的論點也沒有。標題更糟。
看看下面的連接吧!
(什麼阿扁末路?爛標題,內文還抄一堆新聞)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10/06/71.html
(我國順利交棒?根本有語病。執筆和審稿的人該去撞牆)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10/07/73.html
(即時調整油價?沒有主謂語的標題,莫名其妙。內容又是大抄新聞,湊字數騙讀者)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10/13/85.html
日本《朝日新闻》有31位委员组成社论委员会,每天中午12点开会讨论当天的主题和报社立场,委员们各有专长,如体育、经济或政治的资深记者,轮值写社论,下笔前,大家一起来辩论,并分享看法。
本地的社论是个人闭门造车的居多,由于截稿时间的关系,赶稿赶到气喘,有些不熟悉的课题也没时间多做功课,就草草交稿。
更甚的是,主笔的文笔也应与时并进,到今天,写起社论还频频用“之”,令人叹息。之乎者也已经过时了,请容我提醒亲爱的主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