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看南洋商报变身

本月九日收到的是一份表情冷静的南洋商报,这是摆脱政党阴影之后的一次美丽转身。

这次革新,从版面内容到市场定位,都是大胆的尝试。

首先,读者所看到的,是招牌字缩小了,标题也缩小了,而且改用清秀的宋体字, 立即呈现了一幅谦虚、冷静的面貌,轻声细语地给读者讲故事。

行内人都把标题字体的大小、轻重比喻为声音,如果是粗体大字跨栏的标题,就是声嘶力竭的叫喊,随着字体的变小变细,声音也就变得轻柔了,这很像是市场里的叫卖声,谁的声音大谁就更能吸引顾客的注意。

我们的华文报向来都是叫声嘹亮热闹异常的。大家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其实也是竞争的结果。内部开会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篇好新闻别的报纸登得那么大,我们却是小标题,报纸怎能卖?

这也难怪,几份华文报虽然各有侧重,内容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大家在争夺一个不大的市场,卖相同的货色,叫卖声不大一点不行。


如今商报从综合性改走经济新闻路线,或者就是市场策略的所谓离开红海,走进蓝海。至于这个蓝海是汪洋大海,或是内陆的“海子”,尚待考验。从市场区隔来看,是不是有足够的读者群来支持一份华文的经济报纸,相信商报的策划者自有考量。

由于商报如今售卖的是不同于别家的产品,所以也就不必叫得大么大声了,尤其是经济课题,本来就该冷静处理的,不像政治和社会新闻那么吵闹。

改革后的内容字体略为放大,方便阅读,尤其是需要戴老花眼的读者,可惜有些列表的字体却太小,而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稍嫌太大。新闻字体放大,加上更大的空白,从用纸量来看是不经济的,也显得空洞不美观。

版面设计方面,我总觉得线条的运用是很重要的。线条不是装饰品,不可用美观不美观的理由来取舍。线条是讲功能的,它既可以分隔,也可以聚合。没有线条,不同新闻和图片放在一起会互相拉扯,叫人眼花缭乱。编辑也有责任向读者指明哪是广告哪是内容,避免混淆。印象中台湾是有法律规定的,广告与内容必须有分界,对消费人比较公平。我就很讨厌卫星电视,常常把广告与内容“无缝接轨”,看得莫明其妙。

线条就像屋子里的隔墙,隔出房间、厨房、厕所,不能因为觉得太多隔墙不好看而统统打掉,把屋子变成“统舱”,叫人自己去分辨哪是厨房哪是厕所。

以前的南洋商报自我定位是“商报”。打电话到报馆去,接线生都是先自报“商报”然后才问找谁,后来改用“南洋”,就没有明显的定位。如今一轮回,应该是叫回“商报”了,倒是很有古早味呢。不过,我自己习惯了报纸的重口味,现在变得这么清淡,还需时间来适应。

7 条评论:

零零壹(001) 说...

我喜欢娱乐副刊改成“一体”,方便我,呵呵呵呵!
不用每次很难才从报纸里找出“一张”娱乐版!

张木钦 说...

小鬼
哪里会有符合懒惰虫的报纸?南洋的娱乐版现在更难找了。

hoss 说...

现在标题字是用方正的小标宋,而恰恰这个小标宋是目前方正字库最不入流的字体(沿用旧字模设计),与其他方正字库的审美格局相去甚远。

hoss 说...

现在的版面风格,令人想起新协利集团从马华《星报》(The Star)接手过来的《新通报》。当时《新通报》的市场定位也是面向经济新闻,结果东主因拿不到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合约而罢玩……

九果子 说...

我觉得整份报纸看下去有点太“四方”的感觉了。比较喜欢以前的字体。

不过无论如何,《南洋》踏出改变的一步,确实是值得鼓励的。

Unknown 说...

作为商报前老总,我想张兄的评论中肯,这篇佳作写来感情丰富,足见老总对这份报纸的深深情意。顺便在这里祝贺:商报一纸风行!

阿葉 说...

網路創業新趨勢
學習簡單容易複製
ㄧ地加入經營全球
免入會費 http://v707.ugo.com.tw/
註冊後請留意您的信箱並於我連絡,系統將會提供完整居家網路創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