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瘦身内阁依然肥大

充满悬念的新内阁结果没有惊喜。雷声很大很令人期待的“精简”,的确是减少了两个部门,减少了三个部长,但副部长却多了两位,正副部长总人数比上届减少了一个人。就是少了那么一个人。

小民听说内阁要缩小当然很高兴,因为立即想到不必养那么多大官。从“雪州经验”得到的印象是:大官很会花大钱去吃风,官夫人也花钱如流水。香炉太多总是难供奉。

正经八百的评论者则从另一角度肯定精简内阁,认为精简等于提高效率。反过来说,臃肿的内阁即是没有效率的内阁,那不就是今天以前的情况吗?

自从有内阁以来,只有扩大没有缩小,这次是认真缩了,结果就像大肥佬减肥,踢腾了好一阵,减了三两肉,总算努力过。

如今我们的内阁是精简到25个部门29位部长,要想赞美几句其实不容易,因为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规模依然是“超英赶美”的大肥佬,看:

英国17部,澳洲16部,美国15部,日本12部。

虽然谁也说不准多少个部门才是绝对有效率的,但我们不敢奢求十全十美,只要有英美日那样的效率就满足了。如此一来,他们岂不是还得再减一半?

但我们还有一点可以聊以自慰的,就是邻近的大国——中国,内阁比我们更肥大。他们在总理署下共有28个部门,去年大力推动大部委制度,结果变成27,建议目标是21个。

他们的经验是部门林立的结果,职能重叠,以去年闹得天翻地覆的毒奶事件为例,监管食品安全的部门就有10个,包括农业、工商、卫生、药监、质检……部门间互相推诿,互相扯皮;一个食品厂商,要游走10部门,既困难也容易走漏洞。

有时也出现很好笑的怪现象,如:果子长在草上,归农业;果子长在树上,归林业;果子长在水里,归水利。或者:在治水方面,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

我们国情不同,当然不会发生同样的怪事。但是,部门太多为什么效率不彰,我们小市民没有大见识,但是被踢来踢去的经验偶尔也会有的。曾听过有大见识的人说,要投资一项建屋计划,文件必须旅行很多部门,“一山放行一山拦”,为了打通关节,建屋成本就高了。

那么,把内阁精简到好像英、美、日那样,效率会不会也一样呢?只好问神仙,因为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官腔,就是“人手不足”,所以事情没办好。内阁太小,岂不恰恰成为无效率的借口?

2 条评论:

liezi 说...

管他肥瘦,谁入阁比较重要!马哈迪说一两个贪官不小心溜进去,包括儿子吗?

匿名 说...

一个不必为错失找藉口的政府已经出现。
暗藏的一句话是:“你们能怎样?”

内阁的肥瘦也是多来讲,没效率没人手就是死穴。耳朵都听得起茧啦。

别听他说什么,只看他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