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各即各位,随时想走?

马劳在外遇到困境,国人关注,同时带出另一个看似有关联的议题:华人,为什么要出走?为什么留不住?

这句话越说越直白,到今天就变成这样:马来西亚为什么留不住华人?

是的,华人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在起跑线上各即各位,随时准备开步走,是一个留不住、养不熟的民族。

人们有这个印象,“祸根”也许出自林吉祥十多年前在国会的一次发言,当时他说,自从不公平政策实施的40年来,马来西亚一共流失100万人才。

他说的100万马来西亚人才,指的当然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华人,而不是受到优待的马来人。

还有,他的100万数字哪里得来?

其实,“马来西亚留不住华人”这话是假议题,经不起诘问。

首先,要说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留不住华人,必须是其他国家留得住,那么,请问中国留住了华人没有?台湾香港留住华人没有?

中国那些发了财的,辞了官的,都纷纷移民外国,情况可说严重;即使台湾香港,在美国加拿大也有很大的社群,都是移民社会。

还有,如果说华人天性爱移民,那么其他民族就不爱移民了?

请问印度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哪里去了? ,不是充斥美国硅谷吗?

印度的富人是不移民的,因为他们在国内生活得像皇帝,呼奴唤俾,但有专长的年轻人要找出路。

移民不一定为了抗议什么,也是为了更高的追求,而人们明天的梦个不尽相同。

大家都在找。这世界真的有桃花源吗?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走的是过场 要的是维稳

下议院会议压缩成一天,当然是走过场,剧情需要。

反对党怎样开骂是预料中事,你甚至可以预料到他门的用语,以及他们若再执政会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抗疫来到紧张时刻,这是个转捩点,人人屏息以待,这两天确诊人数大幅下降到百位以下,初见成果,多日的困守看到出头天,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疫情,不要添乱,借用一个外来词:维稳。

而政客们还想在国会搞不信任票换政权,还想搞权谋,省省吧,野心家们不能慢点搞吗?这时候搞只怕神鬼不佑呢。

活到我这把年纪的人不可能成为民主胶,除非三岁定八十那种固执牛。我看到民主与集权各有优缺点,这次抗疫,集权先胜,取得一分。

民主优点在多点个人自由,譬如不戴口罩,不守隔离,但形势逼人,最后还是戴了,守了,跟集权没有差别,只是多牺牲几条人命,损害已经造成。

读过罗宾逊漂流记就知道,人类必须像蚂蚁一样生活,分工合作,也因此不能太强调个人自由,不是说做惯了几千年的奴才不敢放开,而是看那些放开了的怎样结局。

我们希望政府的措施令出如山,而不是令不出布城,甚至令不出首相署。因此,看到军队出动执法,民众只有高兴。这时候人们的心愿就是用军队的纪律来维稳。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该不是最后一班车

动力火车直播,在宛如坐监的日子里,就像一阵春风,余音不绝。
.
我虽然喜欢这个实力派组合,但所知甚少,只记得他们把一首《彩虹》唱得高亢入云。

火车出道快30 年了,是上个世纪的“余绪”,余绪不耐久,譬如费玉清也是另一个余绪,正在全世界向歌迷谢幕,小哥之后没有传人。

台湾娱乐界本来是个创意勃发的地方,现在落到冷清清,连个金马奖都摇摇欲坠,很想知道为什么,猜猜也好。

当年我们追剧听歌,追的就是港台作影视。随便一数,就是超级明星,林青霞,邓丽君,凤飞飞,姚苏蓉,苏芮,林凤娇,唐美云,秦汉,还有大师级的左宏元,刘家昌,罗大佑,如今大牌屈指可数。

台湾除了有琼瑶戏,还有苦情戏,历史片,爱国片。台剧有使命感,就是宣扬传统道德观念,忠孝仁义那一类,观众当然不喜欢说教,觉得还是港剧纯娱乐,心理上比较无拘无束。而那时没有别的选择,韩风未起,日风不盛,来来去去也就只有港台。相信现在没有说教的事了,没人要听,也没人要说。现在他们要说的是“台湾价值”。

惭愧!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台湾价值,希望有一天无意中看到。

顺便一提,多年前台湾曾出现一部《海角七号》,很红,我有三次机会看到,却看不下去,因为语言问题。片中用了华语,闽南语,英语,日语。台湾人熟悉这些语言,但岛外的人就不欣赏了。

如果不要有价值观,只求纯娱乐赚钱不好吗?当然好,但有谁能抗衡大陆的雄厚资本。

动力火车会不会是最后一班车,难说。




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再引领一次 发型潮流

李小龙成名时,是一个长发青年。成龙成名时也是一个长发青年。生活照,不是剧照。

长发的造型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引领过风骚,留下了记忆。

何必为了理发店不准营业而烦躁不安?转个念头不就行了?

满洲人来了叫你留条猪尾巴,你不肯;满洲人走了叫你剪掉猪尾巴,你也不肯,隔着一层头皮,里面的头脑是多么顽固。

当年长发的潮流逐渐消退,因为社会观感不同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发青年等同于不良青年,警察也特别照顾,因此正派的都不再留长发而是认命了,剪了个阿伯头。

社会对长发避忌到这个程度:日本一位著名音乐家喜多郎有一次带着他的乐器和人员准备来吉隆坡开演奏会,不料在海关被挡了,不能入境,因为他的发型不合国情。

喜多郎是长发中年,很野样,像要投江的屈原。但本地也出了个更加野样的作家,敦拉萨文学奖得主沙末赛益,白发瓢飘,白须飘飘,傍晚站在车站候车吓坏路人,我们却以他为傲。

国情两个字很难伺候,只有孟加里大兄对通偶发终身不渝。

两个月不剪发,不妨考虑再造一个潮流,让世界改观。

最传奇的造型,应该就是古巴的卡斯特罗了。当初他上山打游击,队里没有理发师,他就让头发胡子自由成长,等到打胜战下山,世人一见,突然惊艳,尤其是全世界妇女惊呼,好个热带男人的象征!

成了性感象征,老卡大乐,索性把这个造型守护一辈子。

把头发胡子留住,你可能是下一个魅力大叔。


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

南山北互比高低

近期风头最劲的人叫诺希山,被视为抗疫英雄,有人甚至比作大马的钟南山。

愤世嫉俗的话出来了,说:除了诺希山,其他部长都在睡觉了?

实际上,他只是发言人,协调和整理资讯,每天的疫情由他=统一公布,政府对应之策则由沙布里部长公布,其他人不容乱说,但还是有口痒的不甘寂寞乱乱仙,什么温水杀菌闹笑话,相信已经被压制下来了。

等时疫一过,诺希山的风头就过了。你还记得希山慕丁吗?他就是几年前马航机神秘失踪之后,天天出来应付国际传媒的部长,他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有人说他具有做首相的潜质。如今,人们却把他撂在一边。

日本有一个官员叫做内阁官房长官,是政府发言人,这个职位以前我们也有过,称为内阁秘书长,口才便给的丹斯里嘉莎里担任过,他喜欢辩论,外号牙擦擦。

各国都有发言人制度,中国每个部门有一个,其中最受瞩目的当然是外交部发言人了,因为过了这段发言人的大考,就要升官了。

在殖民地时代,像诺希山这样的公务员是要管理国家的,他们也都具备专业资格,但是有了民选政府之后无端端多了70个正副部长吃公粮,其实是叠床架屋,把正副部长废了,国家照样运行,这就是双线行政的浪费。

希联政府那么乱,主要是部长们各吹各的调,叫人无所适从。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吃野味并非不文明

吃东西原来有种族歧视,我人云亦云,说过吃野味不文明,现在后悔极了。

吃野味无关文明或贫富,而是出于需要,加上些许偏好。

譬如吃鱼,世人每天从海里捞出的来的鱼类成千上万吨,这些鱼都是野生的,不是哪家养的,当然不是什么“家味”,而是野味,鱼是蛋白质重要来源,人们需要它。

富裕国家也爱吃龙虾,生蚝,帝王蟹,当然捞起来便吃,不必问谁,就像打只山猪来吃一样平常。

日本人吃野味最野,他们吃鲸鱼肉,生吃鲸鱼肉血淋淋,吃相并不文明,但那是文化。

有一个时候,全世界都在反对吃鱼翅,不知道是不是针对华人,但身为华人,也被说得很有罪恶感,因为割取鱼翅的过程非常残忍。

鱼翅取自鲨鱼,是不是鲨鱼濒危了呢?恕我无知,我只听说蓝鳍金枪鱼告急是真,但他们照吃不误,可不理你说什么,而是吃得高贵。

其他不该吃的就别吃,那些带着病毒祸害世人的如蝙蝠,野鸟,果子狸,老鼠,千万避开,不要疮好忘痛,若再来个疮就没命。

不要吃狗肉,免得给狗追。








2020年4月5日星期日

以前祭祖现在拜神

清明时节冷清清,没什么不妥,义山本来就是个宁静的地方,人声鼎沸反而反常。

但是在东方一大国,情形正好相反,广场上有个隆重的仪式在进行,怀念历年的英雄烈士,包括抗抗疫牺牲的一线战士。

时间一到,汽车、火车、远处的船舶汽笛长鸣,声震大地。

不知道清明该做什么,怀念先烈对不对,我却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怎么一点清明的诗意都没有了?印象中这一天除了扫墓,主要节目是踏青,是悠闲郊游的春天,欣赏农村的美景。

中华民族是最早敬老的民族,其他民族还在弃老的时候,华族已经懂得孝道。

2千多年前,孔夫子说,庄稼的事,我不如老农;菜园的事,我不如老圃,说明农耕社会,老经验很受尊敬。

但我有位朋友说,他的电脑出了一点状况,要等孙子放工回来处理,那是很不祥的兆头,老人回到原点,变成社会的负累,没有剩余价值了。

果不其然,当瘟疫袭来,欧美社会就放弃老人了 ,而且好像理所当然。

不可思议,怎能说得出口?我有个朋友家中老人病危,几次医生问要不要急救,他们不假思索地说要救。几次之后才了解那是对老人多大的折磨,所以最好后一次忍痛不救,那真不容易。

原本是各家扫墓,现在是官家仪式。照粗略的定义,一家一姓拜的称为祖,众家众姓拜的称为神。公祭是众家众姓的事,所以扫墓祭祖现在就成了拜神,拜先烈,拜白求恩,李大钊,瞿秋白这些革命神。

不知是政治害了传统,还是传统害了政治,清明变了调。




2020年4月3日星期五

拒人一米不算见外

大家都在说社交距离,以为一米就是铁律。

研究社交距离原来还是一门学问,而且有大师级的高人出世。

早年曾经读过简单的报告,但说不准是不是权威。

基本上社交距离有四种情况,就是普通社交区域,公共区域,私交区域,亲密区域。

目前我们谈的是普通社交区域,距离大概在4尺到12尺之间,就是约有一米,其实有些国家定为1.5米,也有2米的,有很大随意性。定下一米,至少有个准则遵守,不必争执,但一米不是圭臬。

普通社交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来往,譬如上巴刹,买杂货,饭局 ,多数人都相识,大家守着一套礼仪,譬如打个招呼,笑笑问候,平时也不计较距离,大概在4尺到12尺之间,现在别忘了一米。

其次是公共领域,距离在12尺以上(4米),如老师与学生,演讲者与听众,演员与观众,大人物与欢迎的群众。太靠近有逼迫感,太远有冷场感。

再次是私交领域,亲戚或要好的朋友相聚,不太讲究礼仪,距离大概1.5尺到4尺(一米范围之内),如果有陌生人闯进这个区域,你会觉得很讨厌,很无礼。乘电梯的时候,经常有这种讨厌的感觉。

最后是亲密区域,零距离,最多1.5尺,那不必多说。奉劝一句,不要随便跟人零距离。

记得一米,他是个小小的保障,但不是保证。要安全,走远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