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给一场连环恐袭事件吓坏了,回过神之后又愤怒了,高喊杀死他,杀死他!
不错,这是网民们的呐喊。网上民调显示八成网民赞成恢复死刑,把那个杀人魔处死,因为他已经不适合继续生活在人群中。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不论东西,人同此心,都是有复仇心的动物。强压下去的复仇心,强装出来的慈悲心,事到临头之际,终于露出真性情。
挪威自诩最尊重生命,最早废除死刑。1948年处决了最后一个死囚至今,已经超过一甲子。他们自豪得很,判断其他国家有没有人权的准则,就是有没有死刑。这次遭遇巨变,就原形毕露。
民众愤愤不平的的原因之一,竟就是因为太过尊重生命。
人们突然发现,在现行法律之下,那个杀人魔最多也只监禁21年。即使判到最高的21 年“极刑”,也可以在服刑三份之一即7年之后,每逢周末走出监狱寻快活。服刑三份之二即14 年之后,即可以假释出狱,过正常人的生活。
有人用平均法,21年除以76命,算出杀一个人只需坐牢105天,这么轻的刑法,难消人们心头之恨。
更令人顶不顺的,是挪威的监狱简直豪华得像是度假村,像星级酒店。这样的监狱,如果放在比较落后的地区,豪华监狱恐怕会成为杀人的诱因,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可以放胆杀几个人,然后住进酒店去度假几年,出来之后又干一单,如此循环过一生,轻松快活。
人在万事顺遂的时候最容易唱高调。挪威人太幸福了,生活在人间天堂,不知人间疾苦,没有事到临头,可以轻易指责别人。希望他们遭此巨变之后,体会孔夫子那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你挪威人要过太平日子,其他国家的人民也要过太平日子。你挪威人不要横尸街头, 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不要横尸街头。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挪威要出兵打别人的时候,先想想是不是真有必要。这个和平的小国,其实也不是善良之辈,不是“与世无争”而是长期跟着美国到处用兵。前时轰炸南联盟,打阿富汗,现在正在轰炸利比亚。
这次恐袭死了76人,当然可怕,但是在阿富汗因战争而死的无辜百姓,是76 的多少倍,很难计算。
死刑可以减少,但如果废除到零,而且对罪犯那么宽待,好像所有的人权都是为坏人而备,无辜受害者可以置之 不顾,那是矫枉过正。有些人罪无可逭,有些人罪不至死。我就认为偷运几克毒品的人,处以死刑是刑不当罪。被批评最没有人权的中国,前不久也修改了法律,把68种死刑减为55种,经济犯罪如赖昌星现在可以免死,但谋财害命就死有余辜。
还有,挪威与日本是当今捕鲸业发达的国家。挪威地处北海渔场,水产丰富,何必一定要违抗潮流去搞这种“野蛮的屠杀”?
2011年7月10日星期日
警民博弈有输有赢
轰轰烈烈的7.09大集会到了傍晚就散了,雨过天晴,不禁笑了一声:“咦,就这样而已?”
不是爱骚乱,是几天来神经绷得太紧,就像看着一部剧力万钧的戏,压得透不过气,到了矛盾冲突的爆炸点时却什么戏也没有,反而有点“失落”。
主办者净选盟说,集会很成功,有五万人上街,到处都是人潮。
警方说,控制集会很成功,只有五、六千人上街。
表面看来,警方是赢了净选盟的,因为净选盟的目标是要进默迪卡体育馆而没法如愿。警方这次确实如所自夸的表现了极高效能,不禁令人产生遐想:假如警方能够拨出三天宝贵的时间,以同样的力道来打击犯罪,包管牛鬼蛇神绝迹,民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不过若要认真计算输赢,恐怕是净选盟得分更多。他们的诉求已经引起广大的关注,游行集会固然有效果,体育馆集会也是好平台,但是进不了体育馆更反而更妙。理由是:如果顺利地进入体育馆关起门来叫嚷,没多少人注意,现在群众被分流,到处有人潮,宣传效果更大。
最大的输家当然又是老百姓,警方几天来到处拦截,车龙数里,驾车人叫苦连天,生意人也叫苦连天。
同样损失的,是国家的声誉。我们再一次向世界表明,这个号称民主国家的人民没有集会的人权。警察抓人的镜头,出现在国际传媒的屏幕上,而同样的集会,却能够出现在美国、澳洲、纽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不受干扰。有部长说游行会影响旅游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外国人不会怕看到游行队伍,他们司空见惯;他们怕的是看到镇压行动,会殃及池鱼。
还有一点,路边议论纷纷说,政府不应该失信于民。首相出面呼吁竞选盟不要搞游行,政府可以提供体育馆给他们集会,在馆内,他们要做什么都可以,要留多久都可以,条件是要和平,不可破坏公物。
当竞选盟同意进入体育馆时,全城松了一口气,以为就此和气收场,谁知政府却食言了,既不发准证,也不租体育馆,首相在取得对方让步之后就不干预,一切交给警方处理,而警方不依不饶,立功心切,继续抓人,继续围堵,闹的满城风雨。这是个很糟的教训,叫人民认识到领袖的话不可轻信。
有马华的部长说,游行不是我们的文化,不要照学,然而汉堡包也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却是吃得津津有味。游行集会是民主的一部分,迟早要像吃汉堡包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味打压,终究不是办法。
净选盟主席安碧嘉的建议是可行的,就是警方划定游行路线,限时集会,限时解散,和平进行,主办者负起纠察责任,闹事的后果自负;警察则指挥交通,并严防其他团体趋近闹场,绝不允许类似这次土权和巫青那么对着干,你在哪里我就去哪里,你什么时间我就什么时间,存心闹事,态度蛮横。
不是爱骚乱,是几天来神经绷得太紧,就像看着一部剧力万钧的戏,压得透不过气,到了矛盾冲突的爆炸点时却什么戏也没有,反而有点“失落”。
主办者净选盟说,集会很成功,有五万人上街,到处都是人潮。
警方说,控制集会很成功,只有五、六千人上街。
表面看来,警方是赢了净选盟的,因为净选盟的目标是要进默迪卡体育馆而没法如愿。警方这次确实如所自夸的表现了极高效能,不禁令人产生遐想:假如警方能够拨出三天宝贵的时间,以同样的力道来打击犯罪,包管牛鬼蛇神绝迹,民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不过若要认真计算输赢,恐怕是净选盟得分更多。他们的诉求已经引起广大的关注,游行集会固然有效果,体育馆集会也是好平台,但是进不了体育馆更反而更妙。理由是:如果顺利地进入体育馆关起门来叫嚷,没多少人注意,现在群众被分流,到处有人潮,宣传效果更大。
最大的输家当然又是老百姓,警方几天来到处拦截,车龙数里,驾车人叫苦连天,生意人也叫苦连天。
同样损失的,是国家的声誉。我们再一次向世界表明,这个号称民主国家的人民没有集会的人权。警察抓人的镜头,出现在国际传媒的屏幕上,而同样的集会,却能够出现在美国、澳洲、纽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不受干扰。有部长说游行会影响旅游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外国人不会怕看到游行队伍,他们司空见惯;他们怕的是看到镇压行动,会殃及池鱼。
还有一点,路边议论纷纷说,政府不应该失信于民。首相出面呼吁竞选盟不要搞游行,政府可以提供体育馆给他们集会,在馆内,他们要做什么都可以,要留多久都可以,条件是要和平,不可破坏公物。
当竞选盟同意进入体育馆时,全城松了一口气,以为就此和气收场,谁知政府却食言了,既不发准证,也不租体育馆,首相在取得对方让步之后就不干预,一切交给警方处理,而警方不依不饶,立功心切,继续抓人,继续围堵,闹的满城风雨。这是个很糟的教训,叫人民认识到领袖的话不可轻信。
有马华的部长说,游行不是我们的文化,不要照学,然而汉堡包也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却是吃得津津有味。游行集会是民主的一部分,迟早要像吃汉堡包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味打压,终究不是办法。
净选盟主席安碧嘉的建议是可行的,就是警方划定游行路线,限时集会,限时解散,和平进行,主办者负起纠察责任,闹事的后果自负;警察则指挥交通,并严防其他团体趋近闹场,绝不允许类似这次土权和巫青那么对着干,你在哪里我就去哪里,你什么时间我就什么时间,存心闹事,态度蛮横。
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邓章钦狠批华文报
连日来看到很多人写文章骂邓章钦,因为他狠批华文报,尤其是华文报记者,批得他们一无是处。
这位位高权重的雪州议会议长说,华文报记者中文差,外语差,没分析能力,没有立场,只会照单全收,没深入调查,有敲钟心态,表现不如英文报,提问题不如网络记者尖锐,总之,今天的记者只是记者,不再是新闻从业员。
对于记者表现差问题,向来只有他的上司会严词苛责,至于其他各种缺点,主要是内部检讨和改进,行业外的人士多保持尊重态度,不愿越俎代庖。当然,如果行外人士愿意给与指教也无不可,但是邓议长这次不像是指教,而是把记者批得体无完肤,的确令人感到错愕。
华文报的强烈反应不出人意料,因为华基政党特别是反对党能够在华人社会扎根,靠的不是有水准的英文报或者很尖锐的网络,而是“没有水准”的华文报,为了给反对党更多的言论空间,华文报向来顶着很大的压力保持中立。过去反对党责怪国阵的非华文媒体不中立,如今却批斗华文报“照单全收”搞中立,只会令华文报觉得里外不是人。
关于记者只是记者,不再是新闻从业员,也就是英文的 “利波的”不再是“见拿力士”的观点,的确很难理解。记者本来不就是记者吗?什么时候“记者”变成了贬义词,而“新闻从业员”变成了褒义词?也许邓议长认为新闻从业员是比较厉害的记者,是“大记者”,议长之见着实非常特异。
邓议长说华文报的文字水准今不如昔,这不是新鲜事,因为几十年前我初入行的时候,也听过前辈感叹水准今不如昔,但是早期的报章的确比较“干净”,没今天这么多杂质,原因很复杂,包括客观与主观。
客观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赶时间 。出报纸当然要赶时间,古今皆然,但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往死里赶。现在为了赶出夜报,简直赶到鼻孔没有风,错几个字可以原谅,错过出版时间就不可原谅,加以电脑高效,每个人处理稿量大增,所以现在已经没有所谓慢工出细活的好世界。
主观原因当然是编采本身的造诣。我知道新一代的从业员不少是华小毕业后转入国中上大专,他们虽然有大专资格,华文却只有小学程度,全靠他们在中、大时期努力自修补强,终于能够以华语华文为工作语文,如果有些人掌握的不很好,至少他们努力过,精神可嘉。 大人物理应给他们扶持和包容,而不是无情追杀,何况不是个个都那么差,不必一竿打翻。
谁都知道反对党已经很好地掌握网络工具,可以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而且已经有人认为神器在握,华文报可以弃之如敝屣了。邓议长如果也这么想,一点也不奇怪,不过像我这样的老人家只会看报纸,如果邓议长在推特有什么高论,没有华文报的转载,我是没机会拜读的,那将会一大遗憾。
这位位高权重的雪州议会议长说,华文报记者中文差,外语差,没分析能力,没有立场,只会照单全收,没深入调查,有敲钟心态,表现不如英文报,提问题不如网络记者尖锐,总之,今天的记者只是记者,不再是新闻从业员。
对于记者表现差问题,向来只有他的上司会严词苛责,至于其他各种缺点,主要是内部检讨和改进,行业外的人士多保持尊重态度,不愿越俎代庖。当然,如果行外人士愿意给与指教也无不可,但是邓议长这次不像是指教,而是把记者批得体无完肤,的确令人感到错愕。
华文报的强烈反应不出人意料,因为华基政党特别是反对党能够在华人社会扎根,靠的不是有水准的英文报或者很尖锐的网络,而是“没有水准”的华文报,为了给反对党更多的言论空间,华文报向来顶着很大的压力保持中立。过去反对党责怪国阵的非华文媒体不中立,如今却批斗华文报“照单全收”搞中立,只会令华文报觉得里外不是人。
关于记者只是记者,不再是新闻从业员,也就是英文的 “利波的”不再是“见拿力士”的观点,的确很难理解。记者本来不就是记者吗?什么时候“记者”变成了贬义词,而“新闻从业员”变成了褒义词?也许邓议长认为新闻从业员是比较厉害的记者,是“大记者”,议长之见着实非常特异。
邓议长说华文报的文字水准今不如昔,这不是新鲜事,因为几十年前我初入行的时候,也听过前辈感叹水准今不如昔,但是早期的报章的确比较“干净”,没今天这么多杂质,原因很复杂,包括客观与主观。
客观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赶时间 。出报纸当然要赶时间,古今皆然,但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往死里赶。现在为了赶出夜报,简直赶到鼻孔没有风,错几个字可以原谅,错过出版时间就不可原谅,加以电脑高效,每个人处理稿量大增,所以现在已经没有所谓慢工出细活的好世界。
主观原因当然是编采本身的造诣。我知道新一代的从业员不少是华小毕业后转入国中上大专,他们虽然有大专资格,华文却只有小学程度,全靠他们在中、大时期努力自修补强,终于能够以华语华文为工作语文,如果有些人掌握的不很好,至少他们努力过,精神可嘉。 大人物理应给他们扶持和包容,而不是无情追杀,何况不是个个都那么差,不必一竿打翻。
谁都知道反对党已经很好地掌握网络工具,可以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而且已经有人认为神器在握,华文报可以弃之如敝屣了。邓议长如果也这么想,一点也不奇怪,不过像我这样的老人家只会看报纸,如果邓议长在推特有什么高论,没有华文报的转载,我是没机会拜读的,那将会一大遗憾。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