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行善不一定要暗中来

一个陈光标,闹翻了台湾岛。

这个大陆富豪到台湾派红包给穷人过年,但是行事高调,惹起争议,所以一到台湾机场就遇上两股人,一股拉布条高喊:“伪善团,滚回去”;一股摇旗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陈光标高调做善事早已不是新闻,但台湾人却很难接受,自尊心强的人认为是羞辱,有政治动机的说是统战,普通人看法也两极。结果,有些地方婉拒他去分钱,有些地方接受善款但反对他自己分派;有些地方却大表欢迎。

不过,那些反对的人看来都不是需要 拿红包的人;需要红包的不理会派送者是高调或低调。在他下榻的饭店,就有一位老妇彻夜守候,拦路诉苦,拿到第一个红包共七万新台币。拦路的还不只她一个。

照陈某过去的作风,是把钞票叠成一堵墙,当众分发,如此显摆,真叫人受不了。到了敏感的台湾,由于争议太大,他只好放低调。他是准备拿出五亿新台币来分派。

说他伪善倒是冤枉,自从他发达之后,多年来捐出的善款有十多亿人民币,四川大地震时,他组织了60台机械和百多机工千里奔赴灾场。他自己也卷起袖子救伤员,扛尸体,不是其他老板所能够做的。如此善人,却因为高调作风被一些人贬得一文不值。

行善自古以来就受到肯定,但是方式有区别,行善不欲人知,那才叫真善;行善要广为人知,那是沽名钓誉。

那么为什么要行善呢?易经上就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做善事是为了要“余庆”。佛家的说法就是来世有善报,报在自己身上的叫“正庆”,报在自孙身上的就叫“余庆”。

江湖术士说,行善为了积德。积德分阴德和阳德。暗中行善积的是“阴德”,报在冥冥之中,如得长寿、健康、子孝孙贤。高调行善积的是“阳德”,报在现世,譬如得到名誉、地位、或其他利益。有了现世报,就没有“余庆”,因为功德用完了。

我们都会劝那些做坏事的人“积点阴德”,不会叫他积阳德。但就是有人不信冥冥之中的事,要的是现世利益,所以宁可要阳德 ,陈光标显然就是一个。他明说做善事要广为传播,一来打响他的商业招牌,二来鼓励更多人跟进。

有同样想法却不敢明说的人相信不少。其实,我们早已有意无意的鼓励做善事要广为人知。譬如有人给学校捐了一座礼堂,礼堂就已献捐者的名字命名作为表扬。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高调宣布把财产捐出作公益,他们还到中国去劝其他富豪跟进。

只要肯做善事,穷人就得到实惠;生活舒服的人讲清高,可以不理会。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最高境界不是在今天

大宝森节的黑风洞人头黑压压一片,估计有百万之众,首相看了很是欣慰,发出豪语说,我们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已经达到最高境界。

我们平时并不知道一个大马口号原来还分三个层次,要像练功一样一层一层练上去。从报道中知道,这三个层次是:一包容,二接纳,三尊重,尊重也就是求同存异。我们已经练到第三层,但从没听过几时练过前面两层。

要有很高的悟性才能明白这种高深的论述。首先是从字面上看就够糊涂了,既然有包容怎能没有接纳?有接纳怎能没有尊重?有尊重怎能没有包容?

若是看到大宝森节的盛况就认定是最高境界,凡人依然不明白,因为这种盛况很久以前就有,百年不衰,而且非兴都教徒(主要是华人)也参加庆祝,包括在身上插针挂钩还愿,也早已司空见惯,不待今日。

如果一个大马有层次,今天的状况可能是倒退到最低的那层,甚至更低。在这个良辰美景中,出现一茬人在示威,抗议有作家仍然把印度人称为贱民,还把有关书本规定为中学读物,这样的“尊重”叫人很难消受。

前些时候,另一场令人难忘的示威是提着滴血牛头出现,还把牛头践踏。示威的目的是抗议政府批准在附近建一座兴都庙。

佛教徒也记得在居銮兴建的普照寺工程受阻二十年,因为附近有回教堂。

最新鲜热辣的新闻,是前几天有位年轻的律师上书首相,申诉附近回教堂的声量太大,这是通过适当管道提出的申诉,结果却变成公开的暴力示威,示威者一面点火烧象征物,一面警告别人不要玩火,认定一讲到回教堂的声量就是玩火,但是槟城的回教徒却公开抗议华人中元节歌台声量太大,妨碍他们的礼拜。

这种事情百年以前,甚至两百年以前是不会发生的。若要证明,可到马六甲青云亭那条街去看一看,一条短短的街道,除了有佛教的青云亭,还有基督教堂和回教堂。那才是互相包容、接纳、尊重。

不同信仰的祈祷场所能够比邻而建,彼此和谐共处,在《失落的地平线》那本书中就称这种地方为香格里拉,是人间的天堂。 我们也曾经拥有过天堂,可惜又失去。

首相也以足球队为例,说印裔教练、马来球员,大家相处得很好,进一步证明一个大马的成功。这点当然不能否认,可惜,这也是古已有之。

社会学者说,大马只有两个领域有真正的种族和谐,一个是体育运动,一个是职工运动, 此外乏善可陈,而宗教则是最火爆的课题。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不能相容。

在宗教场所讲我们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一种黑色幽默。

2011年1月6日星期四

明福案寄望皇委会

赵明福案审讯十八个月后判为悬案,留意事件过程的人不会觉得太意外。

虽然案发之后情况就不乐观,但是人心还存着一线的希望,如今一线希望也断了,不免重新燃起案发之初的激愤情绪,觉得世界没有天理。

从政治角度看,丁能补选在即,政府若要防止民间情绪延烧,最好的灭火办法就是循众要求,设立皇家委员会,这一来,又可以缓冲一段时日。

据今日消息,首相很可能近期内宣布设立皇委会。许子根部长指出,早在09年的内阁会议中已经决定,先走完验尸庭的程序,然后设立皇委会,给苦主赵家和国人一个交待。

大家都这样期望,皇委会调查庭一开,真相就大白。 怕只怕时日一久,证据逐渐湮灭,调查起来更困难,真相更遥远。

验尸庭无法确定赵明福是自杀或他杀,因为两边的证据都不明确。所谓证据到哪里就办到哪里,这样的结果不太出人意料。

提出证据的责任,当然是落在查案的警方。

警方显然从一开始就朝着自杀的方向进行调查,甚至到了开庭一年之后,还苦心孤诣地补加了一张来历不明的便条,意指那是赵明福厌世的“遗书”。对案情先有了定见再去找证据,无异是先射箭再画靶。

提出“明福八成是他杀”的泰国法医普緹,则受到多方为难,一度还无法前来作证,所有这些,更加深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赵案再次证明,在庞大官僚体制下,一个普通民家想要昭雪冤情是多么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