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没信心也得有信心
不知是不是好消息,警方调查赵明福坠楼案已近尾声,验尸庭订29日开庭研判。
真相即将大白,不知阁下是否充满期待?
警方的调查方向包括自杀、意外、刑事,最后将交验尸庭研判,由沙阿兰高庭一位副主簿官一槌定音。
我们又要揣测了,抱歉。将来验尸庭不论判定是自杀,或意外,或他杀,将又是投下一颗震撼弹,激起千层浪。
假如是自杀或意外,只要证据确凿令人信服,人们即使非常不情愿,非常遗憾,还是会接受的。
万一是他杀,那将会追究到没完没了。
假如涉及他杀,警方就有责任继续缉拿凶手,如果长时间抓不到,就成了悬案。
人心无法结受悬案,因为心里觉得很窝囊,空洞洞的太不踏实。人心总是要看到受害者沉冤得雪,坏人得到惩罚。即使是宽宏大量的宗教家也会论述“恶有恶报”的道理,人间怎能容忍恶人逍遥?
然而阁下对法网难逃这句话有信心吗?
又是信心!这次有些衰多口评论明福事件的人,是枉作小人了,平白无故地得罪了不可侵犯的警察,因为他们(包括在下)口口声声说对警察调查没信心,结果朝廷 硬是对警察有铁一样的信心。现在定心一想,我们有没有信心实在不值一个屁,领导有没有信心才算数,即是说,领导有信心,我们就有信心,没有也得有。
这也就应了那句官腔:“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朝廷不是俯顺民意设立了皇家调查庭吗?本该同声歌颂一番,却不知怎的,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总是没法把它写进来,因为找不到关联处。皇委会与赵明福的猝死调查好像完全没有“拉干”。
尽管官样文章做得美,实际上明福案与其他阿猫阿狗案一样,由警方全权负责调查,由法庭定夺,给我乖乖的谁也别闹。
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事有蹊跷怎能不揣测
反贪污委会那座大楼,现在像警察局的扣留所一样可畏,进去受调查的人,倒霉起来会猝死。
赵明福“坠楼”之后,连雪、槟州政府也视之为凶险之地,今后不许公职人员包括官员、议员、助理们去那座大楼受调查,要查就来州政府的地盘以策安全。
公职人员有大树遮荫,平民百姓就更慌了,惟有自求多福,万一霉星高照被点了名,也只好硬着头皮到森罗殿去转一圈。
被传进去不一定是涉及犯罪,可能是做个好公民协助调查,但即便如此,进去一趟也会脱了一层皮。
有一位与赵明福同一天去作证的陈文华市议员描述,调查人员的盘问方式,恶言恶语,又罚站又威胁,近乎“刑求”。
如今大官叫人冷静,不要胡乱揣测,耐心等待警方的调查。
一个大好青年死得如此蹊跷,疑点那么多,怎能叫人不揣测?难道大官们自己心里没有揣测而视若无睹?那未免太铁石心肠了。
群情激奋,表达的意愿是要求“调查真相”,不是“警方调查”。
这之间有什么不同?不同就是不同。办一次民意调查看看,有多少人相信警方会查出真相。那些古甘案、加纳案、蒙女案,真相在哪里?
昨日有一则报道说,雪州总警长宣布初步调查结果,没有涉及刑事成分。法医报告还没有出来,警长就定调不是刑事案,那种判断案情的本事,真是神乎其技,当然也就叫人更加不存希望。
不过,今天他又改了口风,不排除刑事,讲话像儿戏。
大官之中也有一些明白民众的想法,内政部长希山慕丁就说,他会亲自监督查案,请大家放心。
吻剑部长是否能一言安天下,不敢妄说。但是许子根、纳兹里两部长则显然认为有个制度比一位部长的良心更可靠,所以主张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已昭大信。反对党则坚决主张设立更权威更有公信力的皇家调查委员会。
即使皇家委员会查出真相,后续行动还得靠政治意愿。年前不是有个调查警察效率的委员会吗,提出了几百个建议,结果成为具文。
在纷纷扰扰声中,有一个阴恻恻的声音说:不要把事件政治化!
不要政治化这种官腔,我们早就听得想吐了,阿官们怎的还不噁心。
反贪污委会的选择性办案,瞎子都看到政治色彩。以前那个叫做什么反贪污局的倒还比较合乎官场规则,就是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所以我们对它没有感觉;现在改为反贪委会,动作多多,却是这般货色,叫人更加失望。
雪州已有人投报应该调查的可疑弊案何其多,然而却舍此而大阵仗主动调查全体行政议员的拨款,力度之大,竟至于闹出人命。
要看新任首相纳吉的魄力了。百日新政,志在赢取民心,这个反贪会却来“倒米”,如果还是优柔寡断,一任官僚体系尾大不掉,那么百日修行,累积功德将一夕烧毁。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不是人人都得学英文
英文太重要了,重要得值得两朝人物吵一场。
英文现在才重要吗?我们似乎吵得有点晚了。
学生英文水皮,不是学生的错,也不是长官的错,因为几十年依循这条路走来,没有乖离正道,已经接近理想了。
那是谁的理想?当然是开国元勋们的理想。当初设计的教育制度,终极目标就是罢黜百家,唯我独尊,关门自己大,自己爽,没考虑与世界接轨,不准备学习先进科技,只要民族自尊。
元勋们太老土吗?才不呢。他们是最早见过世面的一群,很多是留学英伦,吸过雪茄,喝过威士忌的精英,而且还延请了一些外国专家学者帮忙出主意。
如今只差一步就实现了统一大业,想起当年青年学生们以最强音喊出峇哈沙为民族招魂的时候,抛掉难啃的英文课本那份豪迈激情,至今印象犹深。舒舒服服地走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却要扭转乾坤,难免伤筋动骨。
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水准?前朝本朝,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谁掌权谁就有理,但仍争论不息,问题也不能解决。
我倒有一计,能够皆大欢喜,却不必解决问题。
方法简单,就是:学英文而已嘛,要学就学,不学自便。
什么人要学?什么人不学?完全要看动机。
对很多人来说,学英语完全没有动机。要升大学?不必会英语。要吃皇家饭?不必会英语。要从政做官?不必会英语。要搞专业?不必会英语。即使放洋“学成归来”的,也可以不懂英语!不得已要在商界谋个头路也不必会英语,老板不敢苛求,也不敢炒鱿鱼。
那么何必学英语?是为了与世界接轨?拜托,大爷在家呼风唤雨,要啥有啥,干嘛与世界接轨。为了学习先进科技?拜托,大爷是文官,科技与我无关。
幸福大爷们凭一个口音走天下,眯着眼睛过舒服日子,根本就不必学英语,何必去打扰他们的舒服感。所以学英语少数人的事,不是全民的事,不必强求,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全民皆通晓英语的,即使是在美国,也不是人人都会放洋屁。
什么人必须学英语?就是那些要升学,理想科系一席难求,必须留洋深造的。要吃皇家饭,门户不为他们开的。要从政做官,机会有限争破头的。他们的最大出路是在商界打拼,而经商业也绑手绑脚,必须往外走,走西口,与国际接轨的。
四十多年前教育部长大笔一挥,英国人苦心经营百多年的英语教育系统一夜间就废了。英校本是华校的天敌,抢去生源,害得华校奄奄一息。谁知天敌一除,学生如鲑鱼回家,华校复活,很多“份子”事后孔明,扼腕不已。
“份子”们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华英校两个眼疮,经过四十多年,才惊觉英文有用,搞不好再过四十年又惊觉华文有用,走宝又走宝,那才叫造化弄人。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一幢豪宅 一个故事
豪宅又有戏唱了,这次是“基宫”,即是“前雪州大臣基尔多约牙医师的宫殿”。
基宫戏恐怕很难唱得开,因为“官联”媒体很有默契地消音。反贪委迅速介入,可以铁口断言:查无弊端,一切合法,可以落幕了。
全世界有钱人大多爱炫,最好的方式就是建豪宅,而全世界的人对豪宅的观感却不一样。
一栋豪宅而能传为举世美谈的,近年来应首推微软大王比尔盖兹的高科技湖滨别墅了,其富丽堂皇程度足以接待国家元首,包括中国的胡锦涛。
连日来成为新闻焦点的豪宅,则是流行音乐天王麦可杰逊的梦幻庄园。
人们对于湖滨别墅、梦幻庄园、或是其他大明星大球星们的豪宅,一谈起来都眉飞色舞,露出艳羡、欣赏的神情,甚至心向往之,有谁会怀疑业主们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这个社会的心态特异,一发现豪宅,竟好像捉到贼一般,穷追猛打,高调“揭弊”;绝不是美谈,而是丑闻;没有眉飞色舞,只有皱眉,人人心里存着个大大的问号。
不是我们心理变态,而是豪宅有古怪。以那间“查宫”为例,一名州议员在穷人区矗立起宫殿,先别说钱从哪里来,只要知道它竟是违章建筑,甚至侵占官地,不就有些儿贼贼的味道么?
如果政府对待权贵的违章建筑,一如对待非法木屋那么心狠手辣,一举把查宫拆了,心中暗暗称快的,相信大有人在。
豪宅是有故事可讲的,看戏的人知道,一座乔家大院,就是一部戏。
比尔的湖滨别墅,讲的是在世界转进资讯时代,一位天才抓住先机,以一个创意就创造了一个微软王国的故事。
麦可的梦幻庄园,讲的是在世界进入传播业起飞的时代,一位天才以独特的舞步和歌声乘风而起,飞遍世界,创造了流行音乐王国的故事。
基尔的宫殿,讲的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土壤上,一位小镇牙医、政坛小弟,如何时来运转攀上权位,在短短几年内就既贵且富、脑满肠肥的故事。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