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立国之初,联盟政府有宏图大志,要让天下寒士居者有其屋,于是大量建造鸽子笼般的高楼组屋。高楼落成必有大布条写着:联盟政府又一贡献,见着抿嘴而笑。
那时热烈讨论的是一项新技术,就是预 制的方法(pre fab),由工厂先制造房屋元件如门窗地板等,又学汽车流水线组装,这种房子叫组屋,概念来自北欧,所以我们的考察团去了一团又一团,但回来之后静静,没听说设立了什么工厂,虽有建造还是传统方法。
这种穷人的廉价屋只租不卖,公开申请,积分高者得,譬如已婚加几分,有孩子加几分,有父母又加几分,公开透明,别无需索,那是清平世界,不贪不腐,是今天的梦幻,但是的确有过一段好时光。
要知道一个国家有没有进步,只看两个地方,一看乡区回教堂,二看城市廉价屋。开始的时候,教堂外或组屋下空荡荡,因为居民多搭巴士,后来买了摩托,最后买了汽车,以致教堂廉屋车场停满汽车,不知头尾的人就出言挖苦了。
廉价屋计划失败,非常失败,达标者寥寥,政府也不追究。后来改为可以买的廉价屋,记得官价是25千,但一屋难求,还得付枱底钱,与市价也差不多,而管理廉价屋的官员议员却肥到出油,想起立国初期清平景象,令人叹息。
时代不同了,现在廉价屋改了名称,叫“可负担”房屋,官定标准:30万以下,就是可负担。
当国人负担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外国人的负担能力却越来越弱,买不起我们的百万元豪宅,政府只好降低条件,60万也可以,努力把国家主权出卖。
从当初的清清白白提供廉价屋,到浑水摸鱼收受枱底钱,到大力为建商推销豪宅,穷人没有了,老板登场了。
当国人负担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外国人的负担能力却越来越弱,买不起我们的百万元豪宅,政府只好降低条件,60万也可以,努力把国家主权出卖。
从当初的清清白白提供廉价屋,到浑水摸鱼收受枱底钱,到大力为建商推销豪宅,穷人没有了,老板登场了。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